猫眼社评 沙特油田被袭真凶另有其人 分析指向以色列

评论员 蓝雨
新闻回顾:

9月14日,全球最大石油企业沙特阿美(Saudi Aramco)两处石油设施受到无人机攻击後起火。当日报道未有提及攻击者来自何方,但同日也门胡塞武装组织认责。也门胡塞武装表示组织动用10架无人机进行袭击,还警告沙特阿拉伯停止攻击也门,否情况会变得更差。

美国国务卿蓬佩奥(Mike Pompeo)在事发当晚将矛头指向伊朗,指责伊朗是袭击事件的幕後黑手,随後沙特跟随美国脚步,谴责伊朗与此次袭击事件有关。

9月15日,美国官员公开卫星图片,说明袭击来自西北偏北方向,不可能来自也门,只有伊朗或伊拉克可以发动袭击。伊拉克总理迈赫迪(Adel Abdel Mahdi)已否认涉事,美国称事件伊朗需就袭击负上最大责任。

伊朗否认指控,革命卫队指挥官同日警告,美国在该区的基地及航空母舰属伊朗导弹射程范围。

9月16日,特朗普称「子弹已上膛」,首次示意武力回应沙特石油设施遇袭事件。

9月17日,特朗普称伊朗看起来是沙特石油设施受袭的罪魁祸首,但他并不想开战。同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:伊朗永远不会同美国谈判。同日沙特能源部长阿卜杜勒阿齐兹表示「不知道」谁是袭击的背後操纵者。

9月18日,路透社引述美国官员表示,袭击沙特石油设施的导弹及无人机很可能来自伊朗西南部。低飞的巡航导弹及无人机为避开美军监测,飞越伊拉克南部及科威特领空,去袭击目标。美国有线新闻网络(CNN)报道,沙特及美国调查人员已非常可能确定,攻击来自波斯湾的最北端,涉及逾20架无人机及巡航导弹。

同日,沙特国营电视台称沙特国防部将在9月18日稍後时间召开记者会,说明伊朗是袭击的主谋,包括展示伊朗用於袭击的武器。

笔者分析:

这个袭击事件,有二个关键问题,一是袭击方向,二是袭击武器。只有搞情这二个问题,才能接近真相,即谁是袭击者。

事后的武器可以造假,但袭击方向无法造假。笔者从方向入手。

笔者注意到,9月15日美国公开的卫星图片指示袭击来自西北方向,但18日美国官员则指袭击可能来自伊朗的西南部,也指是波斯湾的最北端,方向开始混乱。

二次的指示,有巨大的差别。但笔者认为15日的美国卫星照片最可信,18日的美国官员说话最不可信。因为照片无法欺骗人。

我们先从看地图开始吧(笔者看的是地球仪)。

从地图看,伊朗位于沙特的东方至北方,不是西北方。西北方的有谁?是以色列和约旦。18日的美国官员的手指方向,从西北方转到无法再转的伊朗最北端了,即使这样,伊朗的最北端,也处在沙特的东北方方向。18日美国官员的说法与15日卫星照片揭示的方向有异,显然是在掩饰真正的袭击方向:西北方。而即使是伊朗最北端,也跟“西”扯不上任何关系。

看完地图看被袭油田的位置。被袭的布盖格油田(即阿美油田)以及Khurais油田,均位于沙特东部,其中布盖格油田位于首都利雅得以东150公里。这个位置,离伊朗的西部与西南部最近。问题来了,伊朗为何不从西部或西南部就近袭击布盖格等2个油田,而要跑去最北端(美国官员说法),还要经过伊拉克和科威特领空长途跋涉施袭呢?无人机航程也成疑,故完全不合逻辑。这种是脱裤子放屁的做法,实在太小看与美国斗了半个世纪而不倒的伊朗人智慧了。

但无论是从伊朗最北端,抑或伊朗西部,西南部,均处在美国的军事卫星监控下,都必须经过科威特,、巴林,卡塔尔,阿联酋等美军基地,美军足以察觉。

笔者再参考《纽约时报》的报道,该报指从照片可见,建筑物中弹方向是西方,这方向最接近的外国国家是以色列和约旦。不过,专家强调,巡航导弹可以预先设定飞行路线,因此击中建筑物方向未必等於发射方向。但笔者排除了巡航导弹的可能(后面提到),专家这一说也不复存在。

普及完地理知识(对象包括美国官员),再谈武器知识。

在谈之前,笔者提醒,美国或沙特事后提供的武器“证据”,有可能造假,因为武器碎片没有日期证实自己就是涉事的武器。“证据”可以来自不同时间,不同地点。

在美国公开他们的证据前,先大概了解一下无人机,准确说是战斗无人机。

从新闻报道看,美国方面没有提供无人机型号,只提到袭击武器是“巡航导弹”,这是不真实的。据笔者了解,目前世界上的战斗无人机,还没有能携带超过200公斤的巡航导弹的,能携带的还没出世。

那么,袭击沙特油田的是什么弹呢?综合多方信息,是反坦克导弹。

虽然也门承认袭击,但被美国否认,这一点,美国没撒谎,确实不是也门胡塞干的,在美伊元首极有可能在24日举行峰会之际,大家都公认的伊朗代理人胡塞,没有政治动机去攻击沙特油田破坏峰会。而军事上,也门胡塞的低级别无人机,也打不到那个坐标。就算勉强打到,威力也有限。胡塞的承认,无非是一种政治恐吓。实际上,国际没人谴责胡塞。胡塞可以排除。

伊朗方面,目前是美国力指对象。由于伊朗一直想美国取消制裁,本身期待9月24日的美伊峰会,所以没有动机选择这个时候攻击沙特。其次,要教训沙特,通过代理人胡塞就够了,事实也一直在做,何必选这个时间闹事?

卫星照片也显示,不是伊朗干的,而美国官员的谎言,反证伊朗的清白。

还有一点,这次无人机及发射的导弹,能突破沙特重金打造的美制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,本身就是一个大问号。只有熟悉美国爱国者防御系统的人,才能完全突破,才能令爱国者完全失效。这是值得注意的。

伊朗可以排除,沙特自残演“苦肉计”太愚蠢,也可以排除。

剩下的袭击者可能只有美国与以色列了。

在沙特产油设施遇袭之前,美国曾发出愿意和伊朗谈判的信号,特朗普(Donald Trump)也未排除在本月联合国大会上同伊朗总统鲁哈尼(Hassan Rouhani)会晤的可能性。联合国大会将9月24日举行。

特朗普期待与伊朗元首会晤,要争取外交得分,所以美国袭击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(虽然死神无人机的嫌疑很大,能携带高爆聚能弹)。事后特朗普也表明不想与伊朗开战(事实也不可能与没干过袭击的伊朗开战,特朗普自己心知肚明)。

筛除各个势力后,最有可能袭击沙特油田的,只剩下以色列。前文提到的袭击方向,更是有力佐证。

以色列具有政治动机,具备军事手段,实施袭击沙特油田。

地理上,以色列位于沙特西部、西北部,完全与美国15日公布的卫星图片显示的方向吻合。

政治上,袭击沙特油田,并嫁祸给伊朗(若嫁祸给胡塞那班民兵就没政治意义了),是一石三鸟。

一石是破坏美伊元首峰会(这是主要动机),另一石是打击宿敌沙特,警告其不要支持巴勒斯坦阻止以色列的吞并计划,最后一石是制造中东紧张局势,有助正在进行的以色列大选。

在奥巴马当政时,美伊关系大和解,美以关系跌落低谷,以色列恨奥巴马入骨,当时特朗普还喊话以色列,等我上台(意思是会恢复美以亲密关系)。所以,以色列十分惧怕特朗普为捞外交分打选战,而与伊朗真正的和谈。所以破坏9月24日可能的美伊峰会就成为以色列袭击沙特油田的主要动机。

可能有人问,那为何不直接袭击伊朗油田呢?袭击伊朗油田,达不到破坏美伊峰会的目的。而且,袭击方会是谁?谁愿意当以色列炮灰?没有人。若公开是以色列,伊朗用导弹还击以色列是极有可能的,以色列人并不傻。

以色列袭击沙特,还有一个政治目的,就是以色列近期要吞并巴勒斯坦的地方,袭击沙特油田,等于打击巴勒斯坦的最大后台,警告沙特。

第三个政治目的,以色列近期大选,制造中东紧张局势,有利内坦尼亚胡连任。不过,19日竞选结果显示,内塔尼亚胡大选受挫,他已经取消赴联合国大会行程。

可能有人问,那沙特为何配合美国指证伊朗呢?沙特的查证技术能力有限,政治上肯定跟随美国的指挥棒。而且,沙特与伊朗也是死敌,指责伊朗能安抚国内人心。

而且,以色列做事一向不留痕迹,没有证据,沙特奈不了以色列何,就算有,也只能哑巴吃黄连。

再谈以色列武器。

以色列的军事装备全球顶尖不容置疑。这次袭击的规模,其实除了美军的死神无人机,就剩下以色列的无人机了。

美军MQ-1捕食者无人机可携带两枚AGM-114地狱火导弹,MQ-9死神无人机能携带2枚GBU-12激光制导炸弹和4枚AGM-114“海尔法”空地导弹。笔者提醒,这两款机种都不能携带巡航导弹。

若使用复试挂架,一架无人机能携带8发,但航程要减少。远程奔袭,只能携带4发。以色列拥有竞技神450无人机,数据不详,但以色列拥有美国无人机并不意外。从图片看,这次袭击的规模,估计是八架无人机。

还有,无人机属于精确打击,换作是装药几百公斤的巡航导弹,目标巨大易被侦测之余,工厂是毁灭性的,很难修复。新闻提到,18日沙特宣布很快将运作油田,并已经恢复了50%的每日原油产量,整体原油产量在本月底将会完全回复正常。若这么快修复,说明二点,第一,确实不是能造成毁灭性的巡航导弹所为;第二,打击力度控制在幕后人手中。

再补充一点,也只有以色列才熟悉美制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,才能完全避开其防御。令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完全失效,形同虚设。这一点伊朗是做不到的。

所以,这次袭击事件,二个关键问题,即袭击方向和袭击武器,均指向以色列才是袭击的“凶手”。

值得指出的是,《纽约时报》的报道称,除了卫星照片外,华府未能提供更多佐证,专家亦称无法从那些照片看得出是什么武器造成,更遑论施袭来源和谁是袭击黑手。即使沙特媒体近日公开的导弹残骸照片相信是新照片,也未知拍摄日期地点,但零件显示是Quds-1导弹,而胡塞武装以往曾用此导弹袭击沙特。不过,既然美国和笔者已经排除胡塞的可能,换句话说,沙特媒体公开的,只是昔日胡塞攻击沙特的武器碎片照片。

18日,沙特国防部正式公布大量武器残骸,将矛头指向伊朗,说袭击来自北面,但令人关注的是,沙特国防部没有明确说明发射地点是在伊朗境内。笔者认为,这些残骸极有可能就是胡塞昔日攻击沙特机场,城市的那些残骸。而且,沙特一边说要成立国际调查组进行调查,一边就急急地自行宣布“答案”,完全是配合美国指责的节奏,难以令人信服。

诡异的是,伊朗多次强调美国要接受袭击是也门胡塞武装所为的现实。更诡异的是,就在美国15,16两日指证伊朗后,17日沙特能源部长依然说“不知道”幕后凶手,这个表态也是相当耐人寻味。美沙口吻对不上。沙特是在18日后,才开始跟美国同步指责伊朗的,并迅速提供“证据”。难道证据不是从14日被袭当日就开始收集?18日“证据”从天而降?沙特在15,16二日并没有跟随美国第一时间指责伊朗,这才是最大的漏洞。

这次袭击,不仅以色列达到破坏美伊接触的目的,达到警告沙特的目的,对美国也有利好。

第一利好是袭击迎合了美国对伊朗实施的“极限施压”战略,配合了美国(这也是坊间指美国是自导自演的“凶手”的主要原因)。这也是美国急急指证伊朗是“凶手”的目的。

第二利好是促销美国对沙特的军售。特朗普也已经喊话,说沙特的防卫武器不足够,提出跟美国加大购买。

第三利好是能源。美国在能源方面,已经不是以前的美国了。美国已经正式由最大的石油入口国变革成最大的出口国。由于技术突破令页岩油的开采成本大为降低,由每桶数百美元压至数十美元,量变产生质变,美国再次改写市场规则。

美国加入石油出口行列,令石油危机也一起质变,不怕因紧张而高昂,最怕因过多而低迷。各国努力维持六十美元的油价水平。只是沙特一直拖延减产抬价的计划,令油价的下行压力大增。所以今次袭击,某程度上算是一大“喜讯”──沙特终於不得不减产了。

所以,美国(当然还有伊朗)蠢蠢欲动,能以维护供应之名扩大倾销。但作为沙特石油最大买家的日本和中国,则成事件的受害者。

这次袭击,令全球油价大涨,也令亚太经济雪上加霜。资料显示,全球每日原油需求约一亿桶,单是亚太区就占了逾35%,惟亚太区是全球产油量最小的地区,占环球总产量不足10%,故区内经济表现很视乎油价。

笔者上述分析,基本还原了整个剧情。值得一提的是,直至19日即本文发布日,国际上还没有其他国家谴责伊朗,这是不同寻常的。侧面显示美国的公信力今不如昔。当然,不排除美国盟友“突然清醒”,齐齐指责伊朗。

沙特受袭,美国虽不是凶手,却坐享其成。后事如何,各方如何演戏,拭目以待。

注:本文是目前第一个指出以色列是袭击者的文章。

(2019.9.19 作者是时事评论家)

 

Related posts